Louis Vuitton:女性气质有时是一种反叛精神
Louis Vuitton女装艺术总监Nicolas Ghesquière的作品是反刻奇的。他试图凝视着个体,而抹掉时装中受到任何可供解读的“主义”的影响。邀请不同职业的巴黎年轻女性出任其独家模特亦应证了他对女性个体的关注。
此次,他以“女性气质”为切入口,重新审视了构成一件时装的组件、附着物、隐于面料之下的部分,并将他们以突破常规的形式戏剧般地放大,并将它们一同呈现在一片灯光嘉年华之下。试图以此为我们证明,女性气质是对常规的游离,是一种反叛精神。
摩西与十诫、埃及女神伊希斯、太阳神、罗马王政时代第二任国王努马·庞皮留斯(Numa Pompilius),众多带有特定寓意的雕塑合围之下,巴黎卢浮宫 Cour Carrée 广场绽放出一朵诡丽的"monster-flower",这是由法国艺术家Philippe Parreno暨Louis Vuitton 2023春夏女装秀特邀场景设计师创作的装置主题,在好莱坞制作设计师James Chinlund的协助下设计了这个装置。
秀场顶棚宛如一朵完备的、盛开的、鲜红花朵
“我喜欢这个布景创意,一场马戏团表演,就像来到了康尼岛(Coney Island)游乐场,有一种主题公园的感觉。我们编排了一段12分钟的表演,按时开场,演完结束。它既是壮丽精彩的,同时又是转瞬即逝的。”Parreno表示,除马戏团外,他还借鉴了《金刚》等经典恐怖片,把怪物变成了公众的奇观。这个由约3900平方米的红色放撕尼龙织物和几十块血红色面板构成的圆形装置,最高点有28米高(超过90英尺),艺术家通过镜子与不断闪烁的灯泡等元素,营造出一个犹如旋转木马的氛围,模特们穿着Nicolas Ghesquière的设计,带着衣服上的巨大拉链,在Parreno的舞台上行走。
顶棚的钢筋架构下是无数个黄色的灯,打亮了这片空间。
1964年生于阿尔及利亚的Parreno一向专注于将其艺术作品和展览作为媒介,来扩展时间和持续时间的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那独特的叙事和表现方法持续在国际上展出。他深受戏剧与剧院文化的影响,剧院外部入口处的发光“遮檐”是他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如果说,早在2015年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的展览“H{N)YPN(Y}OSIS”中的作品是一个局部,本次秀场则将这个由灯管和灯泡构成的部件扩展到了一个新的极致。而关于花的主题,这位艺术家曾在一次法兰克福美术学院(Städelschule Frankfurt)的对谈中提到,1988年,当他还在艺术学校时,就做了一件名为Flowers的作品。“当时,我们刚刚在学校收到一台摄像机,我拍摄了一个多小时的鲜花,只是为了看看我能坚持多久而不改变对焦。”那件后来免费送给Canal Plus TV电视频道的作品被艺术家视为自己创作的第一批艺术作品之一。
Louis Vuitton 2023春夏女装秀预告强调了此处的发光“遮檐”。
早在2015年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的展览“H{N)YPN(Y}OSIS”
彼时,无数个灯泡不断闪烁将这片场域渲染出欢乐而有华丽的气氛,Louis Vuitton 2023春夏女装秀终于在我们面前初现端倪。皮革剪裁而就的时装附着在一众女性模特的身体之上,以其利落廓形大体量的下摆,反而造就一种盔甲的即视感;与此同时,身处盔甲中的女孩们迈着有如战士一般铿锵有力、踩着鼓点的步伐,进一步消解了人们期待中女性典型性的优雅、飘逸、柔美特质。
滑动查看:秀场开头一系列皮革造型为“女性”的主题写下序章
大型面料拼接的驳口、锁链装饰与金属拉链变作大型印花、经过平面处理的复杂刺绣、超越常规尺寸的行李牌、手拿包和钱包,一些往常在时装中不起眼的、甚至应该隐藏的部分毫不掩饰地、大规模暴露在这座 Parreno的灯光剧场中,接受观众的注视、解读。
大型面料拼接的驳口、锁链装饰与金属拉链变作大型印花、经过平面处理的复杂刺绣无一不指向一种坦荡、勇敢的姿态。
Ghesquière以高超的制衣技法重新向我们解释何为女性气质。他试图向我们说明,歌颂女性气质并非在于期待女性拥有男性特质或是以时装强调女性着装的权力,而是打破一种惯性思维的僵局于牢笼——简而言之,女性气质或许应该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叛逆,而这种反叛精神以一种夸张、戏剧化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超越常规尺寸的行李牌、手拿包和钱包将从前不起眼的手袋组建变作秀中引人瞩目的元素
Parreno喜欢沿着戏剧构图的路线,物体、音乐、灯光和电影的光谱存在引导和操纵参观者的体验,他将展览自身作为一种媒材,将建筑放在其创作过程的核心,对观展体验做出了彻底的重新定义。他的创作横跨电影、雕塑、素描和文本,将自己的现场构思成一个有脚本的空间,一系列事件在其中展开。他希望将观看的过程变成一种绝无仅有的体验,观众会在精心编排的声音和影像引导下去探索。
Parreno的嘉年华概念反映了时装周典型的“游牧”模式,成群的国际观众涌入城市中心,甚至不禁令人怀疑,花是本次活动的主宰吗?这个创意寓意着夜晚盛开,晨间凋谢。在装置中央的花蕊,由黄铜色的矛状结构打造出硬朗的气质,与这场秀中突出和强化的锁扣、标签、扣环、旅行硬箱边角、搭扣、拉链等细节相得益彰。
装置内部空境,如同嘉年华、马戏团一隅,亦是秀中模特动线的一部分。
2017年,Parreno首次在中国举办个展“共此时”,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他用卷帘遮盖多处的窗户,部分卷帘由马达驱动,根据位置和时间段开启和闭合,让空间变换于黑夜、薄暮和白昼之间。在美术馆的玻璃屋顶,Parreno则安装了定日镜,使光线反射到展厅四层,让自然光与卷帘的运动同步联动,形成一种精心编排的合奏。一个与建筑自身中轴对齐的竖立“平面”还贯通了全部四层空间,从一楼的旋转书架机关,二楼播放其2002年电影作品《这世界以外的任何地方》(Anywhere Out of the World)的大型移动屏幕,三楼展示荧光丝网印海报系列《渐入黑暗》(Fade to Black)的一堵墙,再到最后一层的一面透明的屏幕。
荧光丝网印海报系列《渐入黑暗》(Fade to Black)
2018年,他的个展“玛丽莲”在Louis Vuitton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举办,艺术家于2010年创作的《无题》尤其令人印象深刻,15支深浅不一的蓝色蜡烛以不合常理的尺寸倚靠在墙角,既指涉对纪念生日的记忆,又象征一年时间的消逝,在这里,社会交流与情境的编排比物件本身更为重要,卡通般的效果进一步探究着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就像这次秀场装置带来的舞台感,浸入式的体会令人在同一个空间中,感受着不同时态的交替。艺术家在此使用着前卫的科技手段,藉此重新探讨社会中不同平行空间可以出现的多种可能性,和空间中关于时间性的连贯线索。
Parreno作品《无题》,15支巨型蜡烛倚靠在墙角。
透过屏幕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对Parreno来说并不新鲜。在当前环境下,时装秀愈来愈多地依赖于直播技术,也就是说,更多的人是通过屏幕来观看的。2012年,在银幕偶像玛丽莲·梦露曾于20世纪50年代居住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Parreno诺仍是借助这个场景,以视频装置《玛丽莲》开启一场令人不安的凌波城,他通过幻灯(phantasmagoria)的幻觉效应重构了那位巨星在酒店套房中的幽魂,而幻灯正是影院概念的初期形式。时隔十年,曾经代替主角双眸的摄影镜头已转化为直播镜头,观众所能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主创团队精心布置的结果,鱼贯而出的模特又何尝不代表一个个动态的肖像。
《玛丽莲》通过幻灯(phantasmagoria)的幻觉效应重构了那位巨星在酒店套房中的幽魂。
Parreno的声誉建立在他作品的原创性和实践的多样性上,电影、雕塑、表演、绘画和写作均随其所用。而常见于他作品的,幽灵般闪烁的灯光,在他看来是有利于吸引观众对于空间的注意力的。多年前,他在巴黎东京宫的个展“Anywhere, Anywhere out of the World”中实施了主动干预的方式,沿着一条戏剧发展的线索来编排,音乐、灯光和电影都像幻觉般存在着。这位艺术家在入口大厅设置了一堵巨大的发光的墙,这样任何走进大楼的人都会看到其他游客的背光作为剪影。观众走进展览、看到“他人”买票,四处走动,翻阅一本书,但他只是一个剪影。他也擅长用模糊的玻璃覆盖所有窗户,以掩盖外部世界的任何图像。
“Anywhere, Anywhere out of the World”展览现场
本次时装秀的装置延续了Parreno的创作逻辑,在有强烈历史感的广场中,灯光和玻璃遮蔽了观众的视线,他们能关注的只是眼前走过的时装和模特,沉浸般地感受时装带来的反叛、夸张与戏剧性。而在经过这里的人的眼中,模特、设计师、看秀的人也是装置的一部分,“对我来说,公众成为图片的一部分非常重要。”Parreno曾这样说道。
模特谢幕队列
撰文:zhu yanyou
编辑:Roman
设计:yyy